【基本原理】
臨床上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種困擾中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由于其病因復雜,具體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至今臨床仍未有最佳的治療方法。由于BPH藥物治療的方式既方便又安全,是臨床最常采用的治療手段。目前,常用于抗前列腺增生藥物篩選的動物模型主要有3種,分別為老齡犬自發性前列腺增生模型、bing 酸睪酮誘發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及尿生殖竇植入法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而以前兩種模型最為常用,自然界中包括人在內的雄性動物個體,前列腺組織和形態維持均依賴于機體內的雄激素。bing酸睪酮前列腺增生模型采用施行動物睪丸摘除手術后可使其前列腺迅速萎縮,然后再給予外源性雄激素促使前列腺增生。
【模型特點】
模型動物前列腺組織鏡下病理組織學觀察顯示,模型大鼠腺體密集排列明顯,部 分腺體擴張,部分呈乳頭狀向腔內突出,腺上皮細胞呈柱狀,胞核圓或立方形并可見核仁,胞質少,部分組織間質小血管擴張充血。而模型小鼠腺上皮細胞呈復層或假復層增生,上皮細胞呈柱狀,也可見部分組織間質小血管擴張充血。
【模型應用】
1.前列腺增生的相關機制研究;
2.前列腺增生相關藥物篩選和療效評價;
3.比較醫學研究。
【實驗動物】
大鼠
【實驗方法】
成年雄性大鼠,按40mg/kg體重的劑量經腹腔注射 Pelltobarbitalum Natricum 麻醉,麻醉后動物仰臥固定于手術板上,手術區陰囊皮膚常規消毒并去毛,經陰囊行無菌手術切除其雙側睪丸。經周自然恢復后給模型鼠皮下注射bing酸睪酮4ml/kg體重,待手術4周后,模型動物麻醉放血處死,剝離前列腺周圍組織,取前列腺組織作常規組織切片,鏡下病理觀察。